近年来,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使得低碳、低卡类饮品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饮品领域中,主推零卡代糖、无添加蔗糖的新品更是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选择,并逐渐风靡消费领域。这些无糖产品的市场表现如何?消费者是不是认可?近日记者走访长沙主城区的商超、便利店等,一探究竟。

走访 饮料市场上的新宠——“0糖”

所谓无糖,是指不含蔗糖即淀粉水解的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无糖饮料一般采用糖醇和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浓度的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例如苏打水、木糖醇饮品等都可以称作无糖饮料。

走进精彩生活超市,数个货架上摆满了各色“无糖饮料”:无糖茶饮、无糖苏打水、零度可乐等10余种。其中主打“0糖0卡0脂”的元气森林气泡水还设置了专门货架,被摆放在显眼位置,时不时有导购推着小车前来补货。记者发现,此类饮品推出了白桃、卡曼橘、青瓜、乳酸菌等多款口味,选择多样。

“最近0糖饮料卖得很好,补货都忙不过来。”超市食品饮料区的导购告诉记者。

在长沙的一些便利店和社区小超市里,主打无糖或零糖的饮料也随处可见。尽管这些饮料普遍要比一般饮料贵1至2元,却没有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热情。

“我平时喜欢喝饮料,汽水、奶茶这类饮品尤其戒不掉。”25岁的公司白领王女士表示,虽然含糖饮料好喝,但热量高,喝的时间久了不仅容易发胖,还会使皮肤变差。如今,“0糖”饮料的出现让难以摆脱“甜蜜诱惑”的她有了新选择。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市民,其中喝过无糖饮料的人数占到了六成以上,而爱喝无糖饮料的市民大多以年轻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为主。

分析 要口味更要健康 消费者催热无糖饮料市场

甜食让人体分泌出令人快乐的多巴胺,让人难以抗拒。但要口味更要健康,无糖饮料火热的背后是大多数年轻人更注重健康的消费理念。

戒糖、断糖等概念的兴起,让部分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糖分摄入,并将其视为迈向健康的第一步,因此,无糖饮料的出现一度成为甜食爱好者的“福音”。

在新需求的催化下,各大饮料厂商早已蜂拥而上,抢滩布局。最近几年,市场上无糖饮料种类逐渐增多。仅在碳酸饮料方面,就涌现了可口可乐纤维+、雪碧纤维+、黑罐无糖百事可乐等产品。与此同时,三得利、农夫山泉等品牌持续深耕无糖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市场。气泡水方面,不乏元气森林、屈臣氏、农夫山泉等知名品牌。就连酸奶也开始做起了无糖版,像君乐宝简醇0蔗糖酸奶、光明如实等。

根据智研咨询《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其增长率已经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当前,国内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16.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7.8亿元,年增长率达38%以上。

思考 无糖饮料并非真“无糖” 消费者需适量食用

为什么有些无糖饮料依然很甜?记者了解到,其实市面上大多数无糖饮料并非真正“无糖”,为了保证口味,一般会采用阿斯巴甜、甜菊糖苷、安赛蜜、赤藓糖醇等甜味剂,来还原饮料的口感。这些代糖只提供甜味,不提供或只提供很少的热量。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市面上打着零糖、零热量旗号的饮料,不少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这涉及对糖的界定。但从整体来看,这些因素并没有影响无糖饮料受到青睐。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无糖饮料只是相对健康,可作为替代性选择适量食用。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避免走入看到“无糖”“零卡”等字样就认为完全健康、可以无限畅饮的误区。

从长远来看,“代糖”替代蔗糖确实是一个趋势。而整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消费端、产业端和政策端的共同努力。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于商家来说,稳扎稳打的产品实力,或许才是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底气。

记者手记

很多人熟悉《卡路里》的歌词:珍珠奶茶方便面,火锅米饭大盘鸡;动感单车普拉提,保温杯里泡枸杞……年轻消费群体对于饮料“既要好喝过瘾,又得戒糖不胖”的要求,矛盾又合理。无糖饮料风靡,让越来越多商家尝到甜头,但记者认为,只有将无糖饮料的概念品牌化,做更深度的教育和普及,强化消费者对零糖零卡的认知,也应该是品牌企业努力的方向。